「No backstabbing, just business.」
先解釋一些小誤會,這部並不是像《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Dragon Tattoo)一樣由美國廠商買下英語版權重拍,所以並不會有「更有娛樂性」或是「全然不同的包裝風格」等等的差別和比較,而是由《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Impossible)的導演布萊恩帕瑪重新寫過劇本改過結局後的新產物。
電影相關介紹
導演 Brian De Palma
1940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之中,爸爸是外科手術醫生,連帶受到父輩影響的他之後也就讀醫藥學系具備不少專業醫療知識,他在讀醫學的同時他也發覺自己對於攝影具有不小的熱情,於是總是會以興趣為本位製作一些短片。再經過七部獨立製片作品後,1973年的《Sisters》終於讓他掩蓋不住天分的光輝,並讓他以窺視與淫穢暴力的黑色美學風格開始在影壇上起步,這一切的變化原因無他,正是70年代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對他產生的影響。
出道後便無休無息的在大螢幕界工作,積極與幾名大排編劇家展開合作,其中包括有《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的保羅舒瑞德、《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的奧利佛史東等人,此外他更在出道三年後的1976年翻拍了小說王者史蒂芬金的《魔女嘉莉》(Carrie),對於即將上映的克羅伊版本來說是值得複習的經典恐怖作。
而布萊恩帕瑪的特色就在於他經常使用長達十分鐘以上的「長鏡頭」來拍攝一個分鏡,例如1998年尼可拉斯主演的《蛇眼》(Snake Eyes)就是最經典的代表,從一開始就用了長達二十多分鐘的長鏡頭,當中演員們的台詞、攝影走位、動作、場佈等等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精采程度之高讓當時看《蛇眼》的觀眾都讚嘆不已。相同長鏡頭著稱但不是布萊恩狄帕瑪的作品還推薦《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
推薦作品有改編自經典影集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幫派經典黑白片《疤面煞星》(Scarface)、艾爾帕奇諾與西恩潘的《角頭風雲》(Carlito's Way)。
演員
Rachel McAdams
蕾秋麥亞當斯生於1978年的倫敦,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那個倫敦喔!
蕾秋與戲劇的機緣是在十三歲那年參加的夏日戲劇夏令營,在那個夏令營中他們決定演出的是莎翁的劇作,他便在那個夏天裡找到對演戲的熱情,之後更是在約克大學中的戲劇學院拿到了美術學士學位。第一次出道是在1998年的迪士尼喜劇影集《偶像小神探》(The Famous Jett Jackson)中的客串,可愛的外表讓他獲得了加拿大影集《Slings and Arrows》的班底配角役,最後再2003年時因為這個戲劇而獲頒加拿大戲劇雙子座獎的榮譽。
而他真正大紅的契機和琳賽蘿涵與亞曼達莎佛瑞兩人的契機一樣,都是在《辣妹過招》(Mean Girls)中的漂亮演出,蕾秋演的就是和琳賽蘿涵打對頭的公主幫頭頭,因為這一部片而爆紅的女星可真是不少,蕾秋也因為這部戲而登上好萊塢辣妹演員清單之一。緊接著,同一年他又和雷恩葛斯林合拍了文青界大哭片《手札情緣》(The Notebook),伴隨著此片的大紅票房和電影界的矚目,蕾秋的聲勢也達到漲停板之勢,之後便成為了各位所熟知的他,比較年輕大約剛進入二十代的男性的話呢,可能就比較不會注意《辣妹出招》的他,而是會在他和小蘿蔔打情罵俏搞曖昧、感情似有若無欲擒故縱的《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中才會注意到他迷人的氣質吧!
推薦作品有《福爾摩斯》系列、《辣妹過招》、《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愛,重來》(The Vow)。
Noomi Rapace
歐蜜瑞佩斯「糯米」生於1979年瑞典的耶夫勒堡縣,本名是Noomi Norén 。
父母親從小就離婚,糯米在三歲時曾經跟著母親搬到冰島和繼父住過三年的時間,在當時因緣際會下參演過冰島的連續劇節目《Í skugga hrafnsins》,於是童年時一次偶然的演戲機會就點燃了他日後想成為女演員的熱情。在他十五歲時,他離開了家來到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並於當地極富盛名的斯德哥爾摩戲劇學院就讀。
糯米在經過一翻打拼後終於在1994年獲得了瑞典當地連續劇《Tre kronor》的班底腳色,藉由這個腳色他大展演技與潛力獲得了其他人對他的認同,也確定了他進入演藝圈後的地位,之後又於2007年的丹麥電影《黛西之鑽》(Daisy Diamond)中以女主角身分大獲好評。
2009年,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由瑞典經典犯罪小說改編電影《龍紋身的女孩》(Män som hatar kvinnor)將女主角莉絲貝絲一腳託付給了糯米詮釋,糯米對於誇張龐克風扮醜一點也沒有懷疑,更是大展尺度裸落三點,於此電影中從北歐小小名氣女演員一瞬間成長為國際女星,更是獲得了當年度瑞典奧斯卡的金甲蟲獎最佳女主角獎。
推薦作品有《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福爾摩斯:詭影遊戲》(Sherlock Holmes:A Game of Shadows)和我超愛的一首歌滾石樂團的MV「Doom and Gloom」。
無雷影評
電影翻拍自法國電影《罪愛誘惑》(Crime d'amour)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但是導演布萊恩狄帕瑪有將故事情節稍作修改,所以兩者間的內容其實不盡相同,簡單點來說呢,原版的《罪愛誘惑》注重於「驚悚犯罪」,而布萊恩狄帕瑪版本的則是注重在「女女情仇」。
難道女女情仇不驚悚嗎?超驚悚,光是看身邊的女人們就知道勾心鬥角有多恐怖,更不用提前一陣子大紅的《後宮甄嬛傳》了,畢竟驚悚類型的電影是以影視文本當作創作目標的領域中最容易發揮和使用的類型題材,而當中女人與女人間的勾心鬥角則是最吸引導演布萊恩狄帕瑪的,於是他利用了另一種方式作為電影的開場,更因為改寫了劇本的關係而用不一樣的方式給了電影收尾。
首先從開場來看的話,很難看出這是一部「懸疑驚悚」電影,於是沒有看過原版的觀眾便會因為預告片和開頭而誤以為這是一部講述女同性戀者的故事,這也沒辦法,因為預告片幾乎以情色元素居多,很難令人理解到這其實是一樁牽扯到凶殺案的懸疑電影,於是開頭的「歡愉氣氛」開始鋪陳女主角之間的關係,也多了較幽默的部分。
在收尾的部分,導演給了不一樣的揭露方式,誰做了什麼樣的罪行和原版的不盡相同,相對的,他這樣的收尾反而開啟了許多的後續效應,而非只是「詭計拆穿」,反而是犯人對於這之後的處理和心驚膽戰,而給予了電影更多的驚悚元素。
只不過電影卻不夠吸引一般觀眾,尤其是以導演最引以為樂的改寫「接露手法」,不只利用了太多攝影手段欺騙觀眾,進而使的懸疑推理片最重要的「閱讀人參與」失去效用,反而還讓人感到太過勉強,明明是一樁極富懸疑感的色情暴力卻變成了有點遷強的情挑電影,和原版相比起來,也難怪影界一致認為原版更勝一籌。
此外在分鏡、分場甚至是配樂等方面,整體看下來的風格就是很Old Fashion,常常一首配樂曲出來會有讓人正在看二十年前老片一樣的錯覺,我就有好幾度誤以為自己是不是正在看藍色蜘蛛網、紅色瞳鈴眼、玫瑰瞳鈴眼之類的東西,這一點我不會說是缺點,因人而異的話還可能是優點,只不過認為應該還有其他更適合的方式,又或者,打安全牌用點芭樂娛樂效果的元素可能會更好一些。
可是我很喜歡這部作品,即便比起原版稍稍遜色一些,但說實在話我覺得非常好看,尤其是犯罪過程時的安排,再度展現了布萊恩狄帕瑪的長鏡頭技巧,而且不只一個,他將畫面一分為二,左一個長鏡頭右一個長鏡頭,接連個用了好幾個五至十分鐘不等的分鏡互相於左右交錯,懸疑感不只倍增,更是充滿了懸疑推理劇沒有的藝術新鮮感。
且在收尾時利用真犯人的心理世界做了非常漂亮的完結,以最驚悚的段落寫下整部電影的句點,只能說布萊恩狄帕瑪果然不負其名,漂亮地給了電影新的風貌。當然,比起原版是稍弱了。
總結,還不錯的情挑犯罪片,懸疑驚悚的元素屬於上乘,沒看過原版的觀眾大推!看過原版的人可能要有心理準備。
(圖片取自IMDb和開眼電影)
延伸閱讀
《驚天凍地 The Frozen Ground》(2013)美
《復仇人獵人 Killing Season》(2013)|比利時
《詭屋 The Cabin in the Woods》(2012)|美
《推理要在晚餐後 謎解きはディナーのあとで》(2013)|日
《破案天才伽利略:真夏方程式 真夏の方程式》(20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