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 de pierres.jpg

《熾戀 Mal de pierres》(2016)|法|比利時|加

 

 

 

 

 

  “明知不會快樂,又為什麼選擇這樣的人生?”

無雷影評

  有種只要瑪莉詠主演就能握緊電影票夾緊大腿期待的錯覺。

  改編自義大利著名小說家瑪琳娜亞格斯(Milena Agus)的同名作品〈石頭之痛〉,即便整篇電影的故事與小說有著極大的出入,也難改故事本身描繪二戰後期女性追求自由戀愛的敘事本位。

  當看完電影後完全覺得中英文片名都匪夷所思,於是查了原文片名的原本意思,基本的單字和de文法(勞勃狄尼洛教得好)很容易分辨出其意思,但石頭之痛又是什麼鬼意思?然後,又估狗了一下卻跳出一大堆醫學文章,深感不太妙該不會跟我猜的一樣,結果又找到坎城影展時採訪瑪莉詠柯蒂亞的文章,幹⋯⋯還真的就是在講「腎結石」,也就是主角身患的病痛。

  請把對劇名產生無限文藝想像的浪漫情懷還來!

Mal de pierres(1).jpg

  雖然這樣形容很容易陷入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之中,但我不得不說《熾戀》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女性愛情電影,不只是女性小說家改編、女性導演拍攝、女性演員主演這幾項因素的影響,主要更因為其敘事調性完全符合“成熟女性們”容易品嚐的戀愛氣氛,有年少輕狂的衝動、無可奈何的讓步、孤注一擲的熱情和恍然大悟的滿足,很有可能你就會是那位對劇情感到共鳴的「有故事的女人」。

  又很剛好的瑪莉詠柯蒂亞不吝嗇裸戲大放送,讓《熾戀》成為一部女人看得入迷,男人看了喘息的通殺電影。

  然故事背景的形塑極少,又欠缺小說中橫跨祖孫三代的情戀描繪,其錯綜複雜的獻身與捨身很難靠著一名主角的情戲來凸顯,於是電影宣傳所主打「對抗時代窠臼的女性愛情」主題存在感有點不足,相對之下反而讓我們將焦點放在了男性配角們的所作所為。那感覺好像⋯⋯看一部以男人為主視角的後宮愛情電影,我們細細品嚐眾多女角各個優缺點與專屬的羅曼史秘密般,只不過男人版偏向左擁右抱的佔有欲,而《熾戀》則體現了女人在一生選擇中的怒樂憂喜。

Mal de pierres(2).jpg

  《熾戀》的劇情有十足的回甘韻味,看得當下心情平靜無波無悲無喜,結束後卻對無私奉獻的愛意與對熾熱戀愛的慾望,感到強烈對比下的喉韻風味,就好像喝完捨不得丟的咖啡杯(當然夠潮是重點),不願闔上的小說尾頁,以及將那電視劇原聲帶重播好幾個月。

 7/10

Mal de pierres (2016) on IMDb

有關電影兩三事

〉根據各大媒體對於本片在坎城影展時的報導,《熾戀》結束後令觀眾起立鼓掌七分鐘之久(Well⋯⋯紐約時報說五分鐘)。

〉英文片名《From the Land of the Moon》來由,是英文版小說摘錄介紹中的一句話“Her hole life she had been told that she was like someone from the land of the moon.”中文意思是:「她一輩子都有人形容自己,像是某個來自月球領土的人。」(拙譯請多指教)

〉2016年坎城影展時,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入圍者中瑪莉詠柯蒂亞參與的作品就有兩部,一是《熾戀》二是《不過就是世界末日》。最終獲勝者是《我是布萊克》。

〉原來,當初《全面啟動》中瑪莉詠柯蒂亞的角色叫做Mal,在法文有疼痛的意思。也就是代表著李奧納多的心魔。我現在才開竅。那感覺很像美國人拍一部片的女主角一直叫做“痛”一樣,「痛,我愛你,痛!」

〉看這部電影會讓人聯想起《救命解藥》和《年輕氣盛》。其中與《年輕氣盛》又是同一個拍攝地點(水療)。

Mal de pierres(3).jpg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