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ster.jpg

《金錢怪獸 Money Monster》(2016)|美

 

 

 

 

 

 

  “我是李蓋茲,歡迎收看金錢怪獸。沒有風險,沒有報酬,究竟該脫手?還是該進場?拿出你的膽量!”

  “The name is Lee Gates, the show is Money Monster. Without risk, there is no reward. Should I sell? Should I a loan? GET SOME BALLS!

無雷影評

  《金錢怪獸》的故事大綱非常類似於三年前的《恐怖攻擊直播》(더 테러 라이브),由一名電視名人在現場直播的節目上,遭遇一起由勞工階級發起的恐怖攻擊,如何對應如何排解,在看不見的導播室一方上演著緊湊刺激的線索爭逐,最終也會導向平民百姓在以系統為名的經政遊戲下,付出了怎麼樣的犧牲,又成為哪隻怪獸的犧牲品。

  雖然電影有著《恐怖攻擊直播》的故事雛形,茱蒂佛斯特卻發展出一套專屬於美國大金融國家系統的特色,比起以韓國民風來說有那麼點格格不入的《恐怖攻擊直播》,《金錢怪獸》正有如我們看過的那些,《大賣空》(The Big Short)、《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華爾街:金錢萬歲》(Wall Street:Money Never Sleeps)的銅牛生存遊戲,然而《金錢怪獸》更加淺白一些,沒有特殊的金融知識倒也無所謂。

  說直白些,以《金錢怪獸》的故事模型來講,並非是優等佳作,甚至是每週必有的免洗強檔,可能下一週就會立刻消失在票房榜上,也可能過了這一年就被世人遺忘。然而茱蒂佛斯特是我目前見過演員轉導演當中最有成長幅度的一位,若我說他曾經偷偷執導過《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二季第九話你是否相信?除此之外還有《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第一季第三話與第二季第一話,甚至早從1991年開始她就曾導演過三部電影,這次的《金錢怪獸》可謂是有著兩位大牌演員的撐場配上茱蒂佛斯特意外的表現,才能有如此出色的作品。

fx_fmen02241351_0011.jpg

  其實她成功的方法不外乎就是模仿,開頭時盡力模仿以電視節目幕後工作環境的題材作品,如《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那樣的緊湊、大量資訊與碎念閒聊,接著再轉往群眾視角而非上帝視角,如《絕命鈴聲》(Phone Booth)和《窗台危機》(The Ledge)般目睹事件發生過程,並利用《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中也曾出現過的演算模組失控為出發點,形塑出大魔王將世人當白痴的銅牛玩家形象。最後的收尾則是很穩定的操作起好萊塢必玩的魔王對峙,套用起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心理效果,讓觀眾對於結局的發展感到無助卻又無奈。

  一整篇文提到不下五部其他電影,這可看出茱蒂佛斯特的出色導演其實難免有參考他作的空間,最終也做到了以她來說最有可能做到的完美,沒有特別的突破與乖張的怪僻,就是很扎實地表達出這部電影的主旨,也能不像安潔莉納裘莉的《永不屈服》(Unbroken)般失焦且疲乏。

  當然地,這類電影後頭也難免讓我們好好省思一番,究竟是什麼驅動著世界?當然錢會是大部分的主要觀點,然而必須更深入一些,更深入了解錢的意義與背後的手段,自始至終錢會操控世界的唯一理由,都是因為人為手段,法律漏洞也好、金錢遊戲也好,當我們決定用自己棉薄的小小荷包踏入一群怪獸們廝殺的戰場時,就得做好被一口吞下的必死覺悟,其中也只有那麼一小群玩家能夠幸運地,突變成戰場上呲牙咧嘴的另一頭猛獸。

fx_fmen02241351_0004.jpg

  若要摧毀這樣的遊戲與系統,只需要讓所有玩家登出,沒有了玩家便沒有了流量,沒有了流量,金球便不再轉動。卻偏偏人們都想要一步登天、一勞永逸、坐收江山,只要這樣的心態沒有消失,就會持續有10%的勝利者,徜徉在90%失敗者的骨山血河中。

  而那些成為犧牲品的玩家們,永遠也沒有理由要求資源重新分配。

  華特:那是錯的,我做錯了!

  凱爾:我只想聽這句話而已,就這句話。

  Walt:That's Wrong!  I was wrong!

  Kyle:This is all I wanted to hear about, this is all.

G 7/10

 

Money Monster (2016) on IMDb

 

壕g的黑白共單元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