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e8f7-2fc23c5b00000578-0-image-a-3_1451843751798.jpg

  《絕命救援》再添上一筆劇名超像電影清單系列,但明明他的原劇名很好認的說。

  當然非常快的相反評論已經出現,認為這部劇情緩慢而且和迪士尼格格不入的人不少,這當然就牽涉上口味問題囉,就好像我對文青片幾乎不會手下留情一樣(笑)。

  很好首先還是讓我們熱身一下。"The boat is in pieces, it's gone!"莫名覺得這句台詞非常帥氣。

 

一、真實事件內容

螢幕快照 2016-03-14 15.22.28.png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finest-hours/

  1. 有關潘德頓號:

   ・潘德頓號確實在船隻斷裂時失去了所有通訊能力,於是他們也理所當然失去向外界呼救的方法。真實人物的雷希博(凱西艾佛列克飾演,主導船員求生的輪機長)後來在「東南密蘇里報」的採訪中透露,他們在船隻斷裂成一半時的確沒有任何警訊,只有一聲有如打雷般的巨響和激烈的晃動,事態發生後他們才發現大部分的設備已經被衝向海洋,而氣壓艙也大部份損毀,船隻只能撐幾個小時的時間,此時他們只能依靠收音機的電波發出微弱的訊號。此時在海巡隊的雷達上顯示的狀況,潘德頓號有兩個分開的點,也就是沈默的船首和船尾。外加不遠處另一艘斷裂成一半的梅瑟號。

   ・潘德頓號是二戰時期的T2油輪,有在玩『獵殺潛航』(Silent Hunter)的玩家大概都打過這種船幾次吧。當時船上載運著煤油以及民用燃料油,雖然當時對於海洋生態保育的意識並不普及,於是沒有相關統計資料可以佐證,但無論如何潘德頓號上的運油量與梅瑟號所運載的煤油已造成波士頓外海重大的海洋油污。

   ・有關潘德頓號船身的熔接技術問題,其實還要更加複雜一些。二戰時期的美國T2油輪,因應快速生產和低成本工業優勢的美軍戰術,所以T2油輪大部分都以髒鋼(Dirty Steel,又稱臟鋼)製成,這類鋼鐵通常含有大量的硫,會讓鋼鐵本身變得非常脆弱,後人也常稱這類油輪為『凱薩之棺』或『連續沈船事件』。但不只如此,其實潘德頓號曾經有過三次的損壞,卻沒有一次真的經過完整的補修,最諷刺的是,在事件發生前一個月,船隻還接受過美國海巡隊的規格檢測,竟然是完美通過並且順利出航。當時二戰的粗糙製法加上忽視船隻損傷,才導致這次的沈船事件。至於另一台梅瑟號,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電影中船上的輪機長雷西博藉由砍斷救生艇繩索的方式來示範救生艇落海後的下場會有多慘,實際上,西博並沒有這麼做,而船上的救生艇也沒有任何一艘被放到海上沖爛。當時情況是,眾人的確有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也有人提出放下救生艇的主意,而此時否決這項主意的人,是一名十八歲的菜鳥船員,明確告訴他們這是一場自殺行動。但並不是電影裡面唯一的黑人小弟喔。

strnp.jpg

   ・但輪機長西博並沒有嘗試讓船隻擱淺,反而是相反過來盡量讓船避開淺灘,因為他擔心如果撞上暗礁可能會讓船的損壞更加嚴重,進而加速沈船的時間。而片中劇本選擇擱淺的原因,當然是為了增加劇情的可看性,總不能讓船上的人只想辦法漂流沒事做嘛!

   ・最後跳船逃離的階段,廚師喬治麥爾斯其實留在艉部協助眾人逃生,終於輪到他跳船時巨浪來襲,船身激烈傾斜,而同時間跳船的邁爾斯也因此被海浪沖向潘德頓號的船底,因強烈的撞擊而當場死亡。

  2. 救援過程:

   ・一開始的確有不少船員因救生艇CG-36500不符當天海象的救生規格而拒絕出海,事實上這艘救生艇的確不符合當時的諸多救生安全法則,但遵守長官命令的伯尼韋伯原本預計單獨一人前往,海軍下士的安迪費茲傑羅、資深海員理查德里佛塞、新兵海員爾文麥斯克卻自願跟隨。

crwlf.jpg

   ・當時岸邊衝擊防波塊的海浪已達十五到十八公尺高,比台灣颱風天時捲人的瘋狗浪還猛。就在伯尼駕著救生艇衝過淺灘時,瘋狗浪也的確將船甩上天空,不過幸好當時的救生艇已經具備自動矯正系統,所以只要沒有徹底翻覆的情況下,船隻本身都有能力迅速恢復平衡並且應付下一波巨浪。依靠著這項系統,伯尼也真如電影中所演脫掉了救生衣,因為他需要最無拘束的方式去感受救生艇的平衡,來發揮自己平時所受的駕艇訓練,因此鋌而走險脫掉救生衣操控救生艇。不過當時也的確將伯尼艇長艙的擋風玻璃沖破,並且帶走了他們的羅盤,更一度讓引擎熄火。

   ・電影中極具震撼的一刻就是伯尼一行人在喪失羅盤的情況下找到潘德頓號,而克里斯潘恩飾演的伯尼似乎有聽見什麼聲音而要求海員打開探照燈才發現潘德頓號近在眼前,事實上已經喪失輪盤的伯尼的確是靠著船隻的金屬摩擦聲和海浪拍打聲響找到了潘德頓號。之後在船員放下繩梯後,伯尼繼續不穿救生衣靠著神乎其技的操艇技術,在重複三十幾次接近潘德頓號的方式下,閃過可能被海浪沖向大船因而擊毀的危險,一個接一個的將所有船員街上救生艇。而這艘救生艇,原先只設計容納十二人。

mtrlf.jpg

   ・並沒有眾人到海邊開車頭燈的感人事蹟發生。事實上,伯尼早在沿海附近就看見了指示前往漁港的浮標,並順著浮標找到了燈塔而回到岸邊。

   ・當時收到求救訊號與救援命令的基地有鱈魚角基地、南塔克特基地、雅庫塔特基地、烏尼馬克基地、東風基地、馬卡洛克基地以及雅庫什尼基地,外加附近幾個直升機停機坪。但由於只有梅瑟號具有發出求救訊號的能力,所以當潘德頓號的消息傳來時,幾乎大半的人力都被派遣至梅瑟號而無法支援潘德頓號。最終,潘德頓號船頭所損失的八個人,加上另一邊派遣了大型救生艇與直昇機的梅瑟號六人罹難者,在這兩件同時發生的海難中,共七十人獲救,十四人罹難。伯尼只靠著一艘不符合規格的救生艇便救出了將近總生還人數的一半。

   ・隨後以最小資源達成最不可能任務的四人獲頒黃金救生獎章,而那艘救生艇現今依舊完整保存在麻州的巨石港,就在鱈魚角基地附近。

lfmbt.jpg

  3. 伯尼與瑪麗蓮

   ・伯尼與瑪麗蓮的相遇的確如電影所說,是只有透過電話聊天的「電友(?)」,只不過他們開始在電話聊天的契機,起因於有日伯尼要去見他正在約會的對象,這對象不是瑪麗蓮,但很不巧的汽車在路上拋錨,於是他找了個電話亭並打算打給那女孩子向她解釋情況,此時負責接線的正是當時的接線生瑪麗蓮。當時雖然只是簡短的對話,瑪麗蓮卻對伯尼產生興趣,並開始公器私用打電話到海巡隊去和伯尼聊天。最終伯尼約瑪麗蓮出去被拒絕,一直到伯尼以四人約會為條件才答應。

   ・瑪麗蓮的確有向伯尼求婚,然而過程與電影稍微不同,因為當實際海難發生時兩人早已經結婚了。在兩人開始幾次約會之後,有次伯尼開車載著她到舊普利茅斯(Old Plymouth)的瑙賽海灘(Nauset Beach)賞海,此時瑪麗蓮向伯尼求婚,而伯尼也很乾脆地說不。隨後伯尼送瑪麗蓮回家時才又改變心意答應婚約,並讓瑪麗蓮挑選日期,瑪麗蓮選的是『1950年的7月16日』而不是電影的『4月16日』。婚禮主持人是伯尼的父親,同時他也是一名牧師。此外,在結婚後兩人定居在伯尼所屬的海巡隊附近,好讓彼此克服伯尼的工作性質可以多加相處,瑪麗蓮也在搬家後從接線生轉職到第一國民百貨服務(First National Store應該是這樣翻吧?)。

   ・承上題,電影為讓劇情緊湊飽和故將雙方求婚至決定婚禮的過程與暴風雪來臨的時間點合併,其實是在雙方結婚之後約過一年半的時間才發生了海難(1952年2月18日)。當時兩人因伯尼的工作關係,所以早已經習慣他兩三天不回家的狀況。也就是說海難發生時,瑪麗蓮並沒有跑到海巡隊找人,也沒有和克拉夫指揮官發生爭吵要求其將伯尼叫回,反倒是伯尼在出發前請鄰居通知瑪麗蓮事件經過,並於回歸後才打電話向瑪麗蓮報平安。有趣的是,當時得流感的人並不是伯尼的同事葛斯,而是待在家養病的瑪麗蓮。

hldmr.jpg

  4. 梅瑟堡號相關

   ・梅瑟堡號在1952年2月18號早上8點發生斷裂事故,只比潘德頓號稍晚兩個小時左右(潘德頓約是早上5點50分)。但與潘德頓號不同的是,梅瑟堡號早在船隻斷裂前就已經發生海難,船隻破損程度嚴重而無法繼續航行,所以在八點以前就已經發出求救訊號,斷裂發生後並沒有特別採取拖延時間的措施,而只是在原處漂流等待救援。此時他們距離潘德頓號不到六十五公里。

   ・主角所屬的查塔姆(又譯漆咸)基地也派出了幾名救生員,但卻無功而返。然而在那場救援行動中,負責領導眾人在不可能的環境中救援的是雅庫塔基地派出的威廉基利二世,他駕著雅庫塔基地的救生『船』出海,起先利用救生船上的衝浪小艇接近梅瑟堡號,但差點因為大浪被沖至船身下,在碰撞後勉強救出兩人而撤回救生船,之後指揮其他救援隊利用海空合作方式配合救出剩餘人員。隨後威廉基利二世也與主角伯尼韋伯一同獲頒黃金救生獎章。(抱歉找不到此人照片)

 

二、Haul Away Joe

  電影片尾曲『Haul Away Joe』由柯達線樂團(Kodaline)所翻唱,原是非常知名的海上歌謠(Sea Shanty),傳唱在海軍、海巡隊以及漁民之間,其源頭之久已不可考。

  首先附上柯達線版本:

  

  然後附上一般版本:

  

  辛普森版本也有喔~歌詞還滿⋯⋯那個的,不知道哪裡有中文版XD。

  

  海上歌謠的特色在於簡短但容易上口的旋律,且內容主要訴說船員間的團結或海上遊歷的趣事。但最主要的特色還是在於,當節奏放慢時,海上歌謠的催淚威力也是不同小可,這次柯達線就是來了個頗有惆悵味道的風格。

  文章最後放上一小段的採訪片段,當中可以看見電影的原始角色救生四人組之一的安迪費茲傑羅、被改成感冒無法出任務的梅爾葛斯洛:

 

壕g的黑白共單元

一併推廣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