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qualizer  

《私刑教育 The Equalizer》(2014)|美

 

 

 

 

 

 

  「Progress. Not Perfection.」

  

 

無雷影評

  我非常想為各位獻唱一首林志炫的「浮誇」,因為導演安東尼法奎(Antoine Fuqua)的作品總是不浮誇!

 

  仁慈與殘忍的結合就交給OCD

  一部有英雄和壞蛋的電影裡,英雄總是盡其所能的耍帥開無雙演他的華麗萬寶龍,壞蛋總是殘忍無道演完回家要洗好幾次澡因為身上染太多紅色顏料,然而在這部片中,主角真是殘忍到有春。

  壞蛋的部分就不用多說了,就那個樣你也猜得到,然而導演也很清楚這點,於是他刻意多玩了一陣子,讓壞蛋的恐怖多用些技巧與角度使其發酵,並營造出一種讓觀眾替主角擔心的氣氛。不過這只是小意思而已,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所飾演的勞勃一個腳色就占領了整部片百分之百的精采,這意思是這部片很無趣嗎?才不,根本帥炸了!

  改編自1985年同名影集的《私刑教育》原本屬意由男星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和導演尼可拉斯溫丁雷芬(Nicolas Winding Refn)來拍,剛好男主角也很適合羅素克洛那種隨時都會發飆的個性,但我很慶幸最後改由丹佐華盛頓搭配"浮誇"法奎,能再重現一次《震撼教育》(Training Day)時的經典搭檔。有趣的是,本來這角色並非這麼有層次感的,或者該說這角色的出場本來很有可能會淪為一般英雄片模式的單調正義,正因為換了丹佐華盛頓後他貢獻了一些主意,幫勞勃這角色增加了些背景故事以增加電影的層次感,而這背景就是OCD。

   I am offering you a chance to do the right thing. Take it.

  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全名為強迫性神經症,簡稱強迫症,於是這傢伙的一舉一動在電影初期成了有趣的看點,每天規律的生活和如信仰般的小習慣,例如非要將書本的邊緣對齊桌邊、自己攜帶茶包到餐廳泡而且茶包還要用衛生紙以特定摺疊法包覆、輕微潔癖等等的細微演技。然而OCD的設定不只是丹佐華盛頓想出來這麼簡單而已,他更運用私底下的時間拜訪一些強迫症患者,藉以觀察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特色,將其融合進自己的演技之中。

  看過電影的朋友試想一下,假如少了OCD這項設定,那麼電影前半段你會睡著幾次?還沒看的朋友請也試想一下,這樣做可不會讓丹佐多賺一毛錢。

  於是,OCD在勞勃這角色動手清除人渣時更顯得有意義,在任何行動中都隱含著他的堅持,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他一定會先和目標談過一次話,講不聽後再開扁然後留機會給他,留了機會不賞臉那就是好戲上場的時機。

  OCD讓他心中的仁慈以及過去的約定不會與他的暴力行為衝突,他強迫自己必須先給過機會,並且也強迫自己一切必須做得徹底。

  這時候浮誇導演的處理效果徹底被放大,對付不聽勸的人渣時觀眾藉此感受到莫大的爽快和成就感,也因此讓觀眾對於事件的期待產生正面損益比。然而當來到與魔頭的最終決戰時,老天你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套一句劉謙的話「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將見識不可多得殺人藝術:帥的殘忍值。

  全片充滿著暢快的正義感與殘忍的暴力抒發,其中暴力美學的展現讓人無法疏忽浮誇導演的品味,還記得前一年的《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 )所帶給各位的小確幸動作片,真是成本不浮誇卻能打動人心,本片也具備相同的「低調奢華」,武器就那麼少、血漿也用不多,但當一個瘋狂的殺手在大賣場裡大開殺戒時,他等於開啟了"無限刀流"信手拈來皆殺著。

 

  或許你想知道的電影六件事(有些不是很重要的雷,還有我才沒有模仿哪肢左手咧)

  一、飾演勞勃舊友的退休探員梅莉莎里歐(Melissa Leo)也曾經出演過影集版本的第一季第三集。

  二、丹佐華盛頓為了這腳色的服裝而買了一卡車的衣褲,只因為他不希望在這部分重現原作的服裝風格穿上整套西裝而顯得很突兀,盡量讓這角色低調到走在人群中不會被注意。結果他買了一卡車平民品牌的衣褲,強調,是真的一卡車。

 

  三、原本克羅伊摩蕾茲(Chloë Grace Moretz)的角色是設定為一個年紀與主角相仿的流鶯,但導演在選角時深受克羅伊吸引決定更改劇本調整為年輕女性。至於是否因此而讓電影少了情人一角則不得而知。

             Got to be who you are in this world, no matter what.

  四、很常出現的那支手錶是"Suunto Core"系列的全黑款。嘖嘖想買。

  五、故事結束後的收尾場景中丹佐的電腦螢幕"Odds Against You? Need Help?"(有麻煩嗎?是否需要幫忙?)字樣,正是取自原著影集的經典標語,這畫面也代表了續集的龐大可能。

  六、同樣是電影收尾的最後一幕,那拉遠的分鏡構圖其實是源自於原作影集男主角愛德華伍沃德(Edward Woodward)的畫作"Nighthawks"。

 

 

          It's about a guy who is a knight in shining armor, except he lives in a world where knights don't exist anymore.

 

 

 

 

 

(圖片取自開眼電影網)

 

 

 

 

 

延伸閱讀

《痞子英雄:黎明再起》- 狄仁傑與沙陀投胎轉世到一千三百年後的蔡岳勳自爽小天地 

《海霧》- 成人式寓言 

《德古拉:永咒傳奇》- 突厥汗國≠突厥人 

《控制》- 嚇到只能傻笑 

《夜刑者 Hummingbird》(2013)|英|美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