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ape Plan  

 

 

 

 

 

 

 

 

 

 

  "Heh heh. You hit like a vegetarian!"

    

  老將不死,而且還沒打算凋零,我們通常都稱這種人是老不休啊。

Escape Plan  

 

 

電影相關介紹

 

導演 Mikael Håfström

  麥克哈夫斯強生於1960年的瑞典,在非美國地區有許多頗有實力但沒有成績的導演會突然受到好萊塢的邀請拍片一砲而紅的例子非常多,麥克哈夫斯強就是這種人,若要說為什麼好萊塢片商這麼大膽敢到世界各地去找從未聽過的人才,原因很簡單,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人才都是渴望機會大展身手的「低廉外籍勞工」。

Mikael Håfström  

  但當然也不是空無憑據就隨地抓人,麥克哈夫斯強於1989年時接下了瑞典當地電視台準備拍攝的電視特別篇戲劇的導演一職,正是羅蘭哈索警探的故事《羅蘭哈索警探之恐怖手指》(Roland Hassel polis - Terrorns finger),這部一集剛好電影長度的特別電視劇受到不錯的評價也寫下令人滿意的收視率紀錄,於是電視台決定接著拍攝續集,甚至將劇本的撰寫也交給了導演麥克哈夫斯強,於1992年推出兩部續集特別篇《哈索警探之貪婪》(Hassel - De giriga)《哈索警探之懺悔》(Hassel - Botgörarna)

Mikael Håfström (1)  

  1995年,因哈索警探系列的功績而被交予電影《深仇大恨》(Vendetta,不是V怪客)的劇本,根據這部劇本拍攝出了人生大螢幕出道作,這部驚悚動作片的成績普普通通,就只是大量文藝創作的北歐地區中的一小搓米粒罷了。之後有了小名氣和累積些許資歷的他繼續在瑞典當地電視台中打滾,在經過連續劇和2001年的第二部電影《人生在世》(Leva livet)之後,終於在2003年創造出了人生里程碑,一部瑞典丹麥合拍的經典大作《校園規則 / 邪惡》(Ondskan)打響了他的名聲,於是2005年,一個跨出北歐的機會來了。

Mikael Håfström (2)  

  改編自小說由美英合拍的電影找上了麥克哈夫斯強,是由克里夫歐文主演的驚悚劇情片《玩火》(Derailed),電影成績在國際間評價出色,就連在台灣的票房也開出長紅。於是一部北歐經典校園暴力爭議作加上一部美英合拍的出色娛樂電影,麥克哈夫斯強當然值得更好的機會,於是2007年再度有美國片商找上了他,劇本是改編自小說界傳奇人物史蒂芬金的作品,也就是約翰庫薩克令人難以忘懷的恐怖電影《1408》(1408)

Mikael Håfström (3)  

  《1408》(1408)的大賣令他在2010年再度獲得和約翰庫薩克合作的機會,這一次更是厲害,歐美地區打完後就是來到了亞洲地區,他瞄準的當然就是市場最廣的中共大陸,片中更是找來了周潤發,拍出了二戰時期上海混亂租借區中的諜戰風情《上海》(Shanghai),電影在國際上接連的出色評價令他於2011年時獲得了與大師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合作,推出了《現代驅魔師》(The Rite)

Mikael Håfström (4)  

  

 

演員

 

Sylvester Stallone

  席維斯史特龍生於1946年二戰後期的紐約,來自歐系家庭出身。

  他年輕時是在瑞士的美國學校就讀,之後來到美國邁阿密大學修讀文學學士。史特龍一開始的出道過程並不是很風光,早期是在紐約街頭做各式短期工,在那顆大蘋果裡你能找到的工作千奇百樣,其中在70年代初期很容易找到而且是和影片製作有關的短期工作就是色情片了。那部原名為Party at Kitty and Stud's後來在華人地區以《義大利種馬》(Italian Stallion)重新發行的色情電影讓他賺到了200美元的小費,這件事情日後在「花花公子」雜誌的採訪裡也由史特龍本人證實了。

Sylvester Stallone   "A successful breakout depends on three things: Knowing the layout, understanding the routine and help from outsider in."

  假如各位是極度正人君子才不屑賺那種出賣靈魂的髒錢的話,那你就不會成為史特龍,因為史特龍在那部片中展現的身材吸引了許多片商的注意,在隔年1971年有兩名大導演找上了他請他客串電影,一是以冷峻風格著稱的亞倫派庫拉導演拍攝的偵探片《柳巷芳草》(Klute),另一個則是伍迪艾倫自編自導自演的《香蕉》(Bananas),於是史特龍的潛力就這麼被發掘,他也就這樣很不風光的踏入的演藝圈。

Sylvester Stallone (1)    "You tell whoever put me here, I'm going to burn this place to the ground."

  而在1976年《洛基》(Rocky)轟動全球後,史特龍再也無法只是個菜鳥小夥子,他成為了國際巨星,其名聲之響亮更是讓廠商藉著那次機會重新發行他拍過的色情片,以《義大利種馬》(Italian Stallion)之名再度重見天日。

Sylvester Stallone (2)  

  之後的史特龍就是各位所了解的那位藍波、洛基、超時空戰警Dredd,但席維斯史特龍的演藝生涯雖然風光明媚卻始終無法登上大雅之堂,他的片子總是如此商業化如此刺激血液,也總是被公評類型的官方組織視為毫無內容的空洞片,藍波?啊就不會死啊什麼第一滴血的也是根本沒流過半次,於是他一生中只靠著1976年的《洛基》(Rocky)殺進了奧斯卡五項提名,他佔了其中一項最佳男主角獎,而這部令人熱血沸騰的拳擊片拿下了三座金像獎,一是最佳剪輯獎,另外兩個則是有最高榮譽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而史特龍?他是個經典的無冕王,比一金的艾爾帕奇諾還慘啊。

Sylvester Stallone (3)  

  推薦作品有《洛基》系列、藍波系列、《巔峰戰士》(Cliffhanger)、男性激素濃到炸的《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系列。

Sylvester Stallone (4)   

 

Arnold Schwarzenegger

  阿諾史瓦辛格(應該是茲尼格才對)生於1947年的奧地利,他是德裔美國人可以看見他在片中說一口流利的德文,而他的父親於二戰時期曾是納粹黨員,這一點令他覺得非常厭惡,更在他長大後曾要求過相關單位仔細調查自己的爸爸,不過卻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他的父親曾經替納粹黨犯過戰爭罪。

Arnold Schwarzenegger  

  他從小就對於健美很有熱情,他在健美界的名聲不輸在電影界的名氣,多次的健美賽冠軍更於健美比賽的世界盃「IFBB Mr.Olympia」中贏得過七次的奧林匹亞先生,之後的健美界更為了他專門舉辦了「阿諾健美競賽」,就像日本替江戶川亂步設下推理界大獎一樣。

Arnold Schwarzenegger (1)  

  早期他為了踏入演藝圈曾利用過他漂亮的肌肉做過許多的嘗試,但是他的起步並不風光,和史特龍一樣出賣肉體的他經過幾次失敗的「肌肉寫真集」,而他的肌肉替他吸引了一些小眾片商的眼光,於是1976年出道作就是《大力士進城 / 大力士在紐約》(Hercules in New York),當然這部片擺明就是來鬧的,可是在這之後,他的人生迎來了最精采的轉折,影界知名的傳奇經典王者之劍系列於1982年時看上了阿諾的身材,於是並讓阿諾擔任第一男主角開創了這部傳奇經典的第一部《王者之劍》(Conan the Barbarian),果然,電影這東西最重要的還是得看劇本啊。

Arnold Schwarzenegger (2)  

  在經過王者之劍系列作的洗禮後,阿諾再度迎來另一個重要轉捩點,1984年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替他創下了人生新高峰,一個影界中從未有過的冷酷殺手腳色,其無堅不摧一直殺都殺不死的強悍機器人風格在當時創立了專屬於自己的形象,更是在台灣地區創立了獨有的「魔鬼」一詞使用權。於是後面的故事就是各位所知道的,一連串的魔鬼系列讓影壇對他愛不釋手,他可不像是現在布魯斯威利和巨石強森一樣為了票房而找來配一角的人物,而是擁有自己的廣大市場和特色,獨創的單人風格比光頭傑森時坦森還要獨立口味。

Arnold Schwarzenegger (3)  

  在2003年時,加利福尼亞州州長被罷免下台,阿諾史瓦辛格在當時是非常知名的共和黨黨員,於是他竟然破天荒地宣布將代表共和黨出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一位,有好萊塢重鎮的娛樂之州配上知名演員當州長,他就像理所當然一般以幾乎半數的選票風光當選,更在2006年時以過半數的高投票率選票擊敗對手連任,雖然在這段時間他沒有推出電影作品,卻也成了一名成功的政客和商業家。

Arnold Schwarzenegger (4)  

  2011年任期結束,他也接受影界最大勁敵史特龍的邀約客串《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正式宣布自己重回影壇。

  有趣的是,阿諾有兩部作品已經確定計畫開啟,一是前幾年由新肌肉演員傑森摩摩亞接任新拍但大失敗的《王者之劍3D》(Conan the Barbarian),阿諾將會重回柯南一角,但不知道他會是真正的重回柯南還是類似《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老史巴克以致敬的方式再出。另一個就是狒狒揚揚的魔鬼終結者續集,他的"I'll be back."可能還不知道得出現幾次喔。

Arnold Schwarzenegger (5)  

 

Jim Caviezel

  以一般狀況來說這個腳色我一定是會直接忽視掉的,但這次的演員我不想跳過,因為他是我很喜歡的Mr. Reese

  吉姆卡維佐生於1968年的華盛頓州佛農山莊,他的本名是James Patrick Caviezel,藝名是取自父親的名字,家庭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Jim Caviezel  

  從小到大演員這東西根本就不是在卡維佐的考慮範圍內,他的夢想很猛,因為他想成為一名NBA籃球員,於是從國小到大學他都勤練籃球,更一直是校隊的一員,可是在他大二時同時也是踏入NBA最關鍵的時期時,他在一場意外中弄傷了自己的腳,更也因此斷絕了踏入NBA選秀的機會,這項意外令他在養傷期間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而在醫院床上閃過他腦海的,就是演員。

Jim Caviezel (1)  

  在出院後他參與了基奴李維的電影《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My Own Private Idaho)選角會並順利獲得了當中的配角,但他獲得的方式很奇特,因為當時他應徵的是一個義大利人的腳色,於是他欺騙選角員自己是義大利移民,竟沒想到他成功欺騙了選角員的目光讓他還真的信以為真,即便日後這樁謊言穿幫了,卻反而成為了他的演技潛力的最佳證據。

Jim Caviezel (2)   "The people who paid for you to be here want you here forever."

  之後他搬到加州專心發展演藝事業,更在日後的拳擊電影《英雄本詐》(Diggstown)中飾演了和主角對戰的十名拳擊手其中之一,更在隔年1993年和凱文科斯納合演《執法悍將》(Wyatt Earp)。這些早期不倦不怠的小腳色經驗累積漸漸讓他踏上正途,1996年在麥可貝的《絕地任務》(The Rock)裡他是在最後差點轟掉主角尼可拉斯凱吉的F-18戰鬥機駕駛員,更是李安詮釋美國內戰時期的經典愛情故事《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裡的黑色約翰。

Jim Caviezel (3)  

  2000年,終於有了第一部人生代表作《黑洞頻率》(Frequency),可是這時的他依舊不被注意,因為同台競演的丹尼斯奎德更讓人注目,於是真正的大突破要等到2004年,這部讓西方世界讚不絕口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使他終於躍升第一線男星之列,說到這部的來由可就有趣了,因為當時的製作人史蒂芬麥伊芙提和轉往幕後的梅爾吉勃遜在和他商談片約時是告訴他這是一部有關衝浪的電影,結果沒想到到最後他變成了耶穌。

Jim Caviezel (4)  

  可是即便吉姆卡維佐已經列為第一線男星之列,也被公認為是一名票房與演技雙備的男人,但他的名氣卻一直上不來,雖然西方國家因為耶穌而認識他,卻沒有人因此特別記住他,所以吉姆卡維佐還在努力爬升當中,他的進步空間還很廣,只要他哪天不再以那種輕聲細語的冷面男形象演戲,那一定會有更大的突破。

  推薦作品有我超愛的影集《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絕世英豪》(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

Jim Caviezel (5)     Mr. Reese! 我也想加入你們的團隊啊!

 

 

無雷影評

  這部電影可以先用四個字來做註解,那就是喧賓奪主

  以越獄為主題的片子來說他最精采的部分卻不是在越獄,而是在劇情上,有人會問,劇情不就是越獄過程嗎?不,並不是這樣,劇情是越獄行動的高潮起伏,因為他的越獄手段還真的沒什麼了不起。

Escape Plan (1)  

  先從大家期待的越獄說起,一開始鋪陳的越獄技巧很弱。以創意角度來講的話,一間監獄在現實面的確會有很多破綻,例如人為疏忽、日久積習的瑕疵等等,可是在電影中這些很現實的東西反而會成為太方便的解套,剛剛好監獄旁有消防局,而且消防局還和監獄間的合作近乎為零等等,還有裡應外合的方式也是草草帶過,即便塞衛生紙、主角出色的觀察力等方面處理得很精采,但細節卻做的草率,沒有適當的推理過程,一切都太方便了。

Escape Plan (2)  

  再以電影技術來說,處理越獄過程時放了最大的錯誤,因為主角的洞察力是全片的精彩片段來源,就像上一段所說,草率的推理過程讓觀眾常常不懂「為什麼弱點是那裡?」主角總是以很草率很快速的方式帶過推理過程,有時候是一頭霧水、有時候是太方便的解套、有時候則是本來很精彩的變的很不精彩。於是即便運用了許多生活小常識和劇情氣氛的鋪陳,但本質上的東西卻被本應該是陪襯的元素給蓋過,實為可惜。

Escape Plan (3)  

  可是我也說了,這部片喧賓奪主,本來應該是最受期待的越獄手段被別的元素給搶了鋒頭,那個元素是劇情,劇情設計太棒了

Escape Plan (4)  

  於是又得回到原本的問題,啊越獄手段不就是劇情嗎?不不不,即便是越獄風雲也不可能只是越獄這麼簡單,在越獄過程中遇見的突發事件、主角與其他配角的權謀交錯、氣氛的轉換和許多小小的起承轉合等等這些都包含在劇情之中,雖然越獄的手段實在用了太多方便的解套,但導演在拍攝的處理手段上漂亮的化解了劇本的平淡,讓故事彌補了創意,讓攝影彌補了詭計。

Escape Plan (5)  

  於是明明很普通的東西看在觀眾眼裡卻是膽戰心驚,於是雖然很不適合智鬥片的兩眼無神史特龍也變成一名緊扣觀眾心弦的魅力主角,於是雖然吉姆卡維佐在片中整個很娘卻激起了與主角間對決的驚悚刺激,雖然運用的元素設計都很不怎樣,卻被導演煮成了一道足以勝過滿漢大餐的平民辦桌菜!

Escape Plan (6)    "You don't look that smart."

  但缺點還有,便是在於監禁的目的實在太模糊不清。

  是生是死在「墳墓」這座私人監獄中顯得很無所謂,那既然你一個典獄長可以爽爽轟掉犯人的腦袋也毫無損失,那幹嘛委託人還要委託你監禁他?如果交給他監禁後是生是死都沒差,那幹嘛不一開始就委託殺手幹掉目標就好?這部電影在這部分犯了很大的錯誤,他對於腳色的死亡太過隨便,說簡單點就是史特龍和阿諾都會把子彈往配角身上彈就是了啦,他們兩個肯定是無雙模式啊,但配角也不應該遭受到是死是活都無所謂的待遇,對典獄長來說他們應該是重要的資產才對,如果受託監禁的對象死亡,應該會嚴重影響私人監獄的信用價值才是。

Escape Plan (7)  

  另外的缺點就是,私人監獄好弱喔。

  視覺設計上的確符合了電影的娛樂價值,在越獄過程中發生的「驚人轉折」也抓住了觀眾的心,可是既然有錢,換作是我就直接個送給他們一個追蹤手環就好,這個手環綁在四肢上只要晃動太大就會觸電,每日更換一次便能確保電量使犯人們不打架、不逃跑更不會做些令你擔心的事情,既然都有錢了還搞這麼吝嗇的設計做什麼咧=3=...也就是說,那監獄太浪費錢了,還有很多更直接更嚴密的方式才對,因為那是一個不被承認的私人監獄啊,既然不受法律制裁想幹嘛就幹嘛,呃不過這樣電影就不好看了。

Escape Plan (8)  

  但在最後的收尾時很漂亮,尤其是究竟誰要監禁主角以及為什麼要監禁主角這點,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解謎,至少這謎底有抓住我的心,在喧賓奪主的狀況下也算是好的結果。

Escape Plan (9)  

 

  總結,可能跟各位期待的不太一樣,在詭計設定也有些許的破綻,但整體看下來刺激不斷極具娛樂價值,不看可惜,大推。

buddy  

 

 

 

 

 

 

 

  放上一小段配樂曲。

  Frank Williams & The Rocketeers - Show Me What You Got 

 

 

 

 

 

 

 

 

 

 

(圖片取自IMDb、開眼電影)

 

 

 

 

 

 

 

 

 

延伸閱讀

《逆轉王牌 Runner Runner》(2013)|美 

《夜刑者 Hummingbird》(2013)|英|美 

《決勝機密 Paranoia》(2013)|美|法 

《不勞而禍 Pain & Gain》(2013)|美 

《復仇人獵人 Killing Season》(2013)|比利時 

《7號房的禮物 7번방의 선물》(2013)|南韓 

《詭屋 The Cabin in the Woods》(2012)|美 

《國定殺戮日 The Purge》(2013)|美|法 

《盲探》(2013)|港|中 

《出神入化 Now You See Me》(2013)|法|美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