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h  

 

 

 

 

 

 

 

  「Don't think rival as a curse, think it as a bless.」

    

  曾經有那麼一個人,他以最安全的方式玩弄著最危險的機械野獸,他成功駕馭並且在那項領域中萬夫莫敵,卻有一個人讓他踏上了以生命為賭注的冒險,那人放浪不羈以豪賭為樂,逼他走向了以生命為賭注的速度之戰,卻在一次意外中他烈火焚身命懸一線。就在所有人認為上天即將帶走一名英才時,他撇開了神父的手並要他閃遠點,因為他還沒死。

  於是只花了幾個禮拜就痊癒了一般人需要好幾年才能痊癒的灼傷,即便他逞強忍痛套上安全帽,但他的傷痛卻是不可爭的事實,就算如此他依舊活動起雙腳將機械野獸駕馭在胯下,他成為了一隻浴火的不死鳥,一隻崇尚精密計算與安全卻不惜身體痛楚與創傷煎熬的,不死鳥。

 The man who saved Ferrari.

  於是在之後的二十年每每有人在職業運動中傷癒歸來並且重展雄風時,我們會說:老大回來了。

  因為曾有一個人,他叫做Niki Lauda。

 

 

電影相關介紹

 

導演 Ron Howard

  被稱為改編王牌的朗霍華最擅長的就是改編他人的故事,他改編了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和《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他改編了美國歷史有名政治醜聞水門事件《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他改編了太空冒險時代的懸疑任務《阿波羅十三》(Apollo 13)。

  朗霍華生於1954年的奧克拉荷馬州,是一個演藝世家,父親是大學主修戲劇的演員,母親在紐約的演藝學校成長,於是乎朗霍華真正的出道非常早,是在他一歲的時候被他雙親拉去拍的西部片《Frontier Woman》,之後他的童年就一直維持著「小童星之路」在各種影集電影裡露過臉,偏偏他的雙親口是心非嘴裡總是說著要讓他過普通小孩的生活,讓他讀普通學校還讓他打高中籃球賽季,結果還不是幫他簽了一堆片約。於是名導演朗霍華其實是童星起步的。

  在影界中只要是童星的轉型必定充滿了問號,不像台灣、南韓等地區成年男星需要當兵的義務獲得一年緩衝時間準備成年後的演藝生活,在美國常常在轉型過程就殞落的男星非常之多,但不論是誰就連朗霍華自己的雙親也沒料想到,這名童星演員竟然會轉型成一名大導演。難道這代表他在演員路上不順遂才逼迫他想轉換跑道嗎?並非如此,朗霍華的演技是受到許多人讚賞的,甚至在1976年的西部電影《The Shootist》中獲得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他從十五歲起就已經自己嘗試用超級八厘米攝影機自製短片,高中畢業後還花了兩年時間參與了南卡大的影像藝術學程,但他並沒有完成那像學程便中途離開,因為他實際感覺到自己在所謂的學程中學到的東西並不多,反而是實際操作的經驗比較有效率,於是他直接投身電影市場。但萬事起頭難,他的第一部片遇上了金錢上的困難,他找上了影史知名的製作人兼導演的羅傑柯曼,他答應柯曼將會出演他的喜劇電影《Eat My Dust》,且會讓柯曼擔任他的新電影《Grand Theft Auto》的製作人,這片名很眼熟?沒錯,就是電玩遊戲「俠盜獵車手」的同名,只不過兩者間沒有太大關係,電影是1977年拍攝,而遊戲則是在1991年推出,只不過是一種「故事模式」而已。

  電影GTA中朗霍華不只自編自導更還獨挑男主角大樑,電影映後評價非常之高讓他的導演路以大躍進的方式起步。

  推薦作品有同為羅素克洛主演的《美麗境界》(Beautiful Mind)和《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西部驚悚片《鬼影迷蹤》(The Missing)、梅爾吉勃遜的《綁票通緝令》(Ransom)、打火英雄片《浴火赤子情》(Backdraft)。

 

編劇 Peter Morgan

  彼得摩根是朗霍華在許多改編電影中的幕後功臣之一,一般人不會記得他的名,卻會在無意中對他的作品讚不絕舌。

  1963年生於英國倫敦,90年代時以寫電視影集的劇本為主,之後在2002年以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影集《The Jury》的劇本獲得高度評價,在2006年時專念於電影腳本上,連寫了兩部讓英國人震驚的電影劇本。一為衝擊了整個英國皇室的《黛妃與女皇》(The Queen),二為蘇格蘭重要歷史的《最後的蘇格蘭王》(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前者讓海倫米蘭榮獲國際多項最佳女主角獎,全片更獲得了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肯定;後者為知名舞台劇改編,也獲得了英國影藝學院的大獎肯定。

  又是在同一年2006年,他的首部舞台劇作品《請問總統先生》(Frost/Nixon)在英國開演,並在兩年後,原班人馬的劇組交到導演朗霍華手中完成了電影版的改編,也讓彼得摩根的劇本在此之後成為了朗霍華的最愛。

  他與導演朗霍華將會再度合作新片《In the Heart of the Sea》。

  推薦作品有麥特戴蒙的《生死接觸》(Hereafter)、改編自暢銷小說的喜劇電影《魔鬼聯隊》(The Damned United)、娜塔莉波曼與「黑寡婦」史卡莉強森的《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

 

演員

 

Chris Hemsworth

  有關克里斯漢斯沃的介紹可以穿越秘林小徑來到:

  《詭屋 The Cabin in the Woods》(2012)|美 

  克里斯漢斯沃接下這部片的片約剛好是在《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之後,但在那部大片中他飾演的是肌肉公主索爾,光是要讓他那身材坐進駕駛座裡就造成拍攝困難,於是克里斯在短短幾個禮拜間受了15公斤,全身肌肉也變回「正常Size」,成功化身成了英國的曇花傳奇James Hunt。

  雖然不管是宣傳還是電影本身皆圍繞著克里斯漢斯沃的腳色,但實際上的主角並不是他,所以他的介紹可以跳到另一篇文章看就好,我們把篇幅放在另一位演員。

 

Daniel Brühl

  這一部電影與其說是要講尼基老大的故事,不如應該說是站在尼基老大的角度去看詹姆斯杭特的故事。尼基老大的傳奇是所有運動迷和運動選手們引以為精神指標的,但在他生命中有過一個極強大的對手卻是如同曇花一現般重擊他的賽車生涯後瞬間消逝,詹姆斯杭特的名字並沒有因為短暫的賽車生涯而被遺忘,他放浪不羈、險惡的雨中賽道勇敢地從老大手上奪走當季總冠軍,沒有人會說他勝之不武,因為他在勇氣上就已經贏過了一大截。於是,尼基老大的故事串連整部電影,但焦點卻擺在詹姆斯杭特稍縱即逝的煙火上。

  我看過了許多電影,但從沒看過有人選角可以選得這麼漂亮的一次,丹尼爾布爾可以說是和賽車手尼基老大本人長的有95%以上的相似度啊!

 

  丹尼爾布爾生於1978年的西班牙巴塞隆納,但他真正的國籍是德國。1995年時於德國的肥皂劇影集《Forbidden Love》中出道,在德過的影界中打滾了多年,終於在2003年的《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的男主角機會中大放異彩獲得國際間的極好評價,不只獲得了德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也獲得了歐洲電影最佳男主角獎的獎項。

  在聲名大噪後丹尼爾布爾開始收到國際各地的片約,使他的星途拓展至全歐洲甚至是美國地區,並在國際影界中開始展現他出色的外語能力,他不只會說英語、德語和西班牙語,甚至還會說法語以及西班牙的地區方言葛泰羅尼亞語。

  歐洲的基礎打定完畢後,他在07年時獲得了《神鬼認證:最後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選角的肯定,並在其中展現良好演技後再度於2009年被昆丁塔倫提諾挑上進而出演了《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於短短三年間獲得美國人的喜愛並奠定了好萊塢電影的出演席位,也連帶讓他獲得了70年代歐洲車神尼基老大的詮釋機會。

  推薦作品有《替天行盜》(Die fetten Jahre sind vorbei)、《六人行不行?》(Et si on vivait tous ensemble?)。

 

 

無雷影評

  NBA於暑假休賽期間傳出了讓不少20+歲球迷們扼腕的消息,首先是好好先生Grant Hill宣布正式退休,接著又是大三元製造機Jason Kidd跟進並且宣布轉往教練一職,原以為暑假的退休消息會就這麼告一段落,沒想到名聲更大於前者兩人且響徹國際的孤狼戰神Iverson回到七六人主場宣佈高掛球鞋,也抹煞了七六人球迷們期待有一天再看見戰神重返費城的身影,但還沒完,曾經被認為唯一能夠和現任老大Kobe一較高下的得分機器T-Mac竟然也緊跟在Iverson之後宣布從此於NBA退休,一個暑假離開了這麼多人,怎能叫人不可惜?

  其中T-Mac和Kobe的關係有如電影中尼基老大和詹姆斯杭特的故事,一個是叱吒風雲直到人生最後一刻的努力家,一個則是威脅了這樣的王者卻曇花一現的浪漫天才。尼基是老大一詞的創始人,Kobe被公認為現任NBA的老大;詹姆斯杭特曾在王者駕臨賽季時給予過全世界驚喜,T-Mac不只多次上演飆分大秀,更多次以總冠軍熱門隊伍為敵時飆出驚人逆轉戲碼,強押當年與他重疊位置的Kobe。

  強弱論是最難搞的話題,偏偏那如同電玩遊戲等級系統和少年漫畫群架風格的爭議點是男人們的最愛,不分出個高下口水絕對噴不完,即便到了現在,還是有人認為詹姆斯杭特的天分遠高過尼基老大的嚴謹律己,認為只要他有心絕對能夠再打敗他一次,也有人認為,尼基老大當時身受重傷,且日後的身手也逐漸進步,詹姆斯杭特的退役單純就是看穿了他再也無法追上努力不懈的『最強』。

  即便說來說去都沒有一個定論,但有一項是可以確定的,這樣的關係不管是對哪一方都一樣,他們即是對方的勁敵,更是最了解對方的朋友。

  沒人能說如果這世界上不存在詹姆斯杭特,尼基老大就不會出車禍發生嚴重灼傷,但卻能夠確切的說,假如不是詹姆斯杭特的存在,尼基老大絕對撐不過那段地獄;沒有人能說若是世上沒有尼基老大,詹姆斯杭特就能稱霸F1車壇,但卻能夠確切的說,假如沒有尼基老大的存在,詹姆斯杭特絕對不會對於登上F1車壇有如此的抱負。

 「Look us, we both are champion now.」

  朗霍華的拍攝在這一次漂亮的將兩人間的敵友關係詮釋,更是獲得了一般賽車場上獲得不到的娛樂享受。

  從丹尼爾布爾到對於夢想執著,從克里斯漢斯沃到活在當下的浪漫不羈,兩人的性格和賽車的精采沒有被切割,融會貫通在一起讓勇敢冒險的超車跑法和精準計算的公式跑法不只是在賽道上較勁,更在賽場外磨擦出火花。

 「I lost, but won.」

 

  而朗霍華的導演功力即便踏入刺激驚悚的賽車題材也絲毫不遜色,一貫擅長的鋪陳手法早已是喜歡他的影迷們司空見慣的元素,但他在拍攝方程式賽車的衝刺、過彎、翻覆、衝撞甚至是進廠快速維修與雨天賽道等等的方面都非常厲害,以一部賽車電影來說絕對是能夠被列為影史經典的作品,尤其是他不拘泥於傳統驚悚片模式的拍攝手法更是讓賽車場上的變故屢屢讓觀眾們以最新鮮的方法品嘗,再讓他配上配樂界的老大Hans Zimmer的設計,你的心怎能不為之七上八下?

 

「See you next season, champ.」

「You will, champ.」

 

  在電影的最後放上了真正的詹姆斯杭特和尼基老大的照片,並放上了一段尼基老大對於詹姆斯杭特的猝死所發表的感想:「他的死並不讓我意外,但卻讓我到悲哀。」再看看真正的兩人於賽前的閒聊交談、尼基老大被火灼傷後的臉龐與詹姆斯杭特永遠開朗的笑臉,我突然有點嫉妒能在70年代看見兩人旗鼓風光的前輩們,那是多麼浪漫的敵友情懷。

 

「Men love women, but men love cars more.」

 

 

 

 

  總結,暑期收假周最推薦作品,非常好看大推!

 

 

 

 

 

 

  

(圖片取自電影官網、IMDb和開眼電影

 

 

 

 

 

 

 

 

 

 

 

延伸閱讀

《復仇人獵人 Killing Season》(2013)|比利時 

《詭屋 The Cabin in the Woods》(2012)|美 

《汽車總動員2:世界大賽 Cars 2》(2011)|美 

《渦輪方程式 Turbo》(2013)|美 

《偉大的隱藏者 은밀하게 위대하게》(2013)|南韓 

《超危險特工2:狠戰 Red 2》(2013)|美|法|加 

《怪獸大學 Monsters University》(2013)|美 

《腦男 脳男》(2013)|日 

《末路車神 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2012)|美 

《出神入化 Now You See Me》(2013)|法|美 

《玩命關頭6 Fast & Furious 6》(2013)|美 

《索命記憶 Trance》(2013)|英 

 

 

 

  感謝痞客幫電影圈的媒體試映會邀請!

 本文同步露出於【7headlines電影頻道】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