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 Untergang  

 

 

 

  今天是Bruno Ganz生日,他是誰?就是被很多網友拿來惡搞的那位希特勒哈哈!他演希特勒實在非常像,那身形、語氣、表情等等都和紀錄片裡的真人希特勒相差沒多少。身為德國人的他自然在台灣不會有多少作品被知曉,唯一比較有名氣的大概就是《狙擊陌生人》吧,但說真的我根本不知道原來他有演這片,整個錯過了。

 

  這部片是以各項歷史資料改編而成,取材自歷史學者Joachim Fest的著作《希特勒的末日》(Der Untergang: Hitler und das Ende des Dritten Reiches,暫譯)以及當年身為其秘書的Traudl Junge所撰寫的《直到最後時刻》(Bis Zur Letzten Stunde,暫譯)所改編而成。

  導演是Oliver Hirschbiegel,拍過《死亡實驗》、丹尼爾克雷格和妮可基嫚的《恐怖拜訪》、連恩尼遜的《天堂五分鐘》等片。

  編劇為Bernd Eichinger,曾寫過我超喜歡的《香水》的劇本。

 

  

  電影大部分建立在女主角,也就是希特勒的秘書的視點上,但由於為了故事完整度所以也利用了些全觀的角度去描繪這一部電影。

  故事講述的是希特勒最後十二天裡的種種情境與變化,在這十二天中,德軍因俄國紅軍的攻擊也漸入頹勢,並阻斷了德日兩國的軍事聯繫,在孤立無援的的狀況下死命撐住最後一條防線。在這部電影裡並沒有大場面的戰爭片段,雖然有不少的爆破,但並不能稱上戰爭,於是乎,這一部片與其稱作是一部戰爭片,不如稱作是傳記式歷史電影比較恰當。

  片頭一開始便請到本人的Traudl Junge女士出面說話,她道出了當年加入納粹純粹是因為好奇心使然,完全不了解納粹的種種殘忍行為。而在她的視點下的故事,幾乎是圍繞在旁人如何看希特勒的態度、行為以及改變,也帶出了希特勒在身為大統領時和私下時的態度差別,時為暴力殘酷,私下時為和藹可親。而隨著希特勒的也間接了解到德軍的軍情直轉而下,正如劇名所謂的《帝國毀滅》,席捲全歐洲的納粹黨國陷入崩盤的最後危機,在這時,希望破滅,反希特勒的人也漸漸出現,卻也同時道出了民主也有誕生霸權怪物的可能性。

  有不少人認為納粹是獨裁政治,嚴格來說並非如此。其實,納粹的專權和希特勒的得勢完全是由民主而來,在因為戰後龐大債務以及華爾街的借貸消費文化玩出經濟大恐慌的窘境下,終於使的德國人民無法再忍受,而當年一戰時沒人理會的街頭小憤青便因此而借勢扶搖而上,整個納粹黨也更因此徹底擊敗其他政黨完完全全拿下德國政治主導權。片中不時牽涉到了一戰時的德軍無條件投降,過度的懲罰帶給德國人民晦暗無光的生活,正如同現今人民對法律的態度一樣,動不動就要推上死刑台的衝動。偏偏懲罰的拿捏困難,人在被仇恨蒙蔽後的思想極度殘暴,於是三十幾年後的德國便成為了最佳的借鏡,成為了以法律作為復仇手段所衍生出來的復仇怪物。

  「人民選我們當權,就要甘心被我們犧牲!因為選票是在他們手上!」

  嗯……選票是握在我們手上的。

  假如希特勒沒有執行種族屠殺計畫,那麼他就有可能會成為德國人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但他極端的方式也讓他走向極端的終結。失敗,便注定在歷史留下最骯髒的一面。

 

  本片最大的看點當然在於完結,一個國家的完結、一個領導人的完結、一代梟雄的完結、一群軍人們的完結、一國平民們的完結,究竟在紅軍戰線淹沒國土後,將會帶來如何的結束?於是電影的拍攝手法偏向寫實,以最直接的方式帶出了那十二天裡的種種悲劇,其實真要說的話這一部片根本可以被稱作是「自殺大全」,教你各式各樣的自殺方式。但也利用各種視角帶出不一樣的生命出路,以及帶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觀,自我了斷、戰鬥致死、殺出血路、隱姓埋名等等,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人生觀。

 

  片尾最後再度帶回到了女秘書本人,她談到了國際審判,她談到了當時的無知,她談到了年輕不懂事時的錯誤。

  「當下我才發現,年少無知並不能成為作錯事的藉口,因為有跟我一樣年紀的人因此而死。」

 

 

  總結,整體劇情偏向沉悶,娛樂價值不高,但意義十足,電影切入角度難得一見,值得一看。

 

 

 

《林肯 Lincoln》(2012)|美 

《NO》(2012)|智利|法|美 

《請問總統先生 Frost/Nixon》(2008)|美|英|法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