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Misérables  

 

 

 

  我很不喜歡音樂劇……,每一句台詞都用唱的,而且很多沒必要的台詞也硬要唱讓我感到很煩很刺耳,所以這部片被我拖了又拖拖了又拖。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先給了幾個看點。

  一是分鏡,分鏡是電影最大的優勢,能夠達到音樂劇無法達到的全視野廣角拍攝,導演的想法能夠更直接表達在畫面上,也能夠和演員做最完美的配合,場景、光影、走位等等互相交錯搭配下更能衍生出無限的可能性。

  二是唱功,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演員們的唱功是沒辦法在幾個月的訓練裡達到像音樂劇的專業人士們一樣的水平,再加上在這部電影裡所有人都是現場入音,那麼難度便是加倍不少。

  三是創意,如果這一部只是帶到大螢幕上的《悲慘世界》,那可能有點多餘,我倒不如看1998年連恩尼遜的版本就好。

  說完了我給的目標,接下來先介紹成員。

 

 

  導演是英國大導Tom Hooper,剛好是我不太喜歡的導演風格,他導過的《王者之聲》讓我感到疲乏。其他還有《魔鬼聯隊》、《赤色謊言》,其他主要作品都是以電視劇為主。看來我不喜歡的導演類型都差不多啊,常導電視劇的我幾乎都不太OK。

 

  演員有很多人,我會直接照著他們的表現和劇情介紹。

 

  《悲慘世界》是改編自Victor Hugo的同名經典小說所改編成的音樂劇。有點饒舌?白話來說就是,這2012版本的是依照音樂劇來改編,而1998年連恩尼遜版才是照著雨果的小說來改編,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悲慘世界》才會像音樂劇一樣從頭唱到尾,並較為注重在愛情與角色內心戲的部分。

  在音樂劇裡,通常大家會說十周年版本的音樂劇最好看,而十周年版本也是我看的版本,有點久遠都忘記是什麼時候的了。說道十周年版本自然就要提到電影裏頭的神父,他正是十周年版本音樂劇的男主角尚萬強,這也是為什麼一個配角會唱得這麼好的原因,事實上在電影裏頭,找來的配角或是臨演幾乎是有過音樂劇經驗的人,這也是為什麼配角總是唱得比主要演員們來的好聽的原因,神父是,革命軍青年們亦是。

  Hugh Jackman實在是敬業,他的表現可謂是他一生之中足以被歷史記載的一次作品,將尚萬強的人生三個階段演得震撼人心,被社會唾棄的辛酸、隱姓埋名過日的無奈、年華老去步入生命黃昏的滄桑,再加上他的唱功實在不錯,完完全全把跟他對戲的Russell Crowe給比了下去。而說到羅素克洛,他還是老樣子,沒有很突出也沒有很差,一直維持在及格分,由他飾演的賈維是稍嫌弱掉了,在音樂劇版裡賈維是我很喜歡的角色,因為他有他自己的正義,這個正義卻一直被眼前那名為尚萬強的男子挑戰,最後他的正義被改變,他的自身也被改變,其改變過大以至於是為故事中一大哭點。但羅素克洛卻沒有給我衝擊的感覺,他的聲線也很狹窄,沒有軍人的氣魄,但他也沒有差到哪去,真的就是中庸的及格分而已。

  另外就是我的愛人Anne Hathaway,我想跟她說對不起,因為我竟然為了她剪短髮而跟她冷戰,當我看見她在片中的剃髮的橋段時才發現她的眼淚好逼真,她一定也很不捨QQ。而安海瑟威注定要橫掃所有獎項的最佳女配角獎了,前前後後加起來不到三十分鐘的戲份,卻刷掉了所有競爭者的光彩,你問我跟音樂劇芳婷比如何?呃難道有人不愛自己老婆的嗎?哈哈!而且安海瑟威的唱功非常厲害,很難想像他竟然是唱現場的,卻也因為所有人是唱現場的關係,才有辦法跟音樂劇一樣讓歌聲結合感情,假如是預錄的,那恐怕會變成空有音質卻無品質吧。

  Amanda Seyfried一樣超正但不重要,跳過,可是我愛妳。

  Eddie Redmayne的光彩有點被Aaron Tveit搶走了,以一個革命軍領袖這角色來講,就算Aaron去演音樂劇我也覺得很足夠,他和Samantha Barks兩人真是棟樑!兩人皆唱出音樂劇般的水準,真不愧是有上過大舞台唱歌的人,Samantha更是上過二十五周年版本的《悲慘世界》,他演艾波寧我還覺得有點太大才小用了,只可惜她一臉苦旦樣,乖乖退居我老婆和我情人身後也是好事。回到Eddie身上,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裡,當時發現他是一個非常適合演癡情男的角色,這次在悲慘世界裡一看,果真如此。他的唱腔也是在裏頭表現算非常好的,尤其是「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這曲時,我終於留下這部電影的第一滴淚水。

  另外電影裡的唯一甘草人物酒館老闆,是由Sacha Baron Cohen飾演,他很有名的就是愛演一個中東人,《大獨裁者》、《芭樂特》等等都是諷刺性十足的喜劇電影,但大家千萬別忘記他其實是英國人。他飾演的酒館老闆我覺得很不錯,完全就是適合他風格的角色,配上也是很有黑色幽默風格長相的Helena Bonham Carter,也算是在意料之內的組合。

 

  但是呢,以上演員賣力的演出下卻沒有辦到我對這部電影該有的期待。

  第一點的分鏡裡,有好幾段是我非常喜歡的,像是尚萬強在教堂裡的自白,受到神父感化得他心中的光與影交錯對抗,導演在這段的分鏡很巧妙運用的長廊與光影的切割,在配上休傑克曼來回的走位達到這一段音樂劇裡表現不出來的魄力。還有像是賈維的自我了斷,由上與下兩種角度搭配鏡頭不時帶往羅素克洛在懸崖邊搖晃的雙腳,這也是音樂劇的舞台無法讓觀眾感受到的無助感和徬徨感。還有在細節部分也達到音樂劇所沒有的,像是馬蹄在大理石面上踩踏磨擦出火星、故事開頭從高空帶入港灣眾人拉船的震撼效果、俯瞰巴黎街景一窺革命軍與政府軍分布畫面等等。可是整題來說卻弱掉了,太在意音樂劇本身,導致導演分鏡時常靜止不動特寫在演員唱歌的臉部表情上,這種方式是很棒很不錯,也是當我們坐在台下看音樂劇表演時會很希望獲得的角度,但是卻用了太多,而且已經成為模式,但電影的分鏡應該要更加靈活、更加緊湊、更加廣角式的變化才對。

 

  第二點唱功部分,其實我覺得根本沒必要跟音樂劇一樣從頭唱到尾,這對非科班出生的演員來說是一大挑戰。就像我前面所說,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很多演員即便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卻仍然無法達到該有的「唱功」,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導演的想法有錯。既然如此又何必找休傑克曼眾人來呢?直接把音樂劇的班底拉上大螢幕不就好了?正因為你需要的是他們在大螢幕上對應的演技,所以你才找了他們,但最後卻受制於音樂劇本身的,少了電影的靈活創作這項優勢,實在是太可惜了。

 

  第三點同上,該賦予電影的創意太少,沒有「電影版」的價值。

 

 

  總結,除非你是《悲慘世界》迷或是沒看過《悲慘世界》的任何作品的人,否則我不怎麼推薦這部電影,尤其是想進電影院尋消遣的人,個人是不甚推薦。

 

 

  另外附上我最喜歡的幾段音樂。當然都是官方提供的正版音源。

 

  革命軍們審判日前夜的歌唱。

   

 

  令我流淚的一幕,Eddie Redmayne獨自生存後高亢的哭腔。聽說在美國有一群軍人在這一段是集體痛哭。

   

 

  人民高唱的憤怒之歌!

   

 

  以上!!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壕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